前段时间思考了一下如何当好一个技术负责人,写完之后,总是感觉还缺点啥,这个感觉的来源主要来自于:

  • 自己总的的这些,到底合不合适?
  • 之前的总结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框架,那如果去发现实际执行中遇到的问题?
  • 想到实际执行这个命题,思路逐步清晰:之前的逻辑是,自己基于过去的问题,思考出了一个汇总的、试图解决之前面临问题的框架,那怎么保障这个框架在以后能过解决所有的问题呢?万一又碰到新问题怎么办?

自己想了好久,偶然间在一次骑自行车的路上,突然灵感一现,发现原来缺少了个重要的环节:缺少别人对自己的视角。

抓到这个灵感之后,思路就铺开了,现在汇总总结如下。

必要性

首先,说明一下必要性。以我自己举例子,去年自己带着团队累死累活抗了过来,我自己复盘总结,有取舍、有付出、有成果,总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。当然,也知道我自己,以及我的团队有什么问题,但我自己会觉得,这些不是核心问题,会逐步的变好。

但今年在跟业务老板沟通的时候,还是发现存在的GAP,他们眼里,我以及我的团队还是面临诸多问题,并且,有几个问题还很严重。之前自己的心态是这样的:

  • 我的团队都这么辛苦了,老板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意?
  • 老板是故意的?
  • 老板不理解自己,比较委屈

总之,我有自己的style,你不认同,我很受伤

其实这个思维不对,一个好的模式应该是:

  • 收集其他人(老板,peer,甚至下属)对自己的看法
  • 分析这些看法,但不是分析这些看法的对错,而是分析这些看法是否符合实际
  • 对于不符合实际的,那跟对方坦诚沟通清楚
  • 对于符合实际的,跟需要跟对方沟通接下来的方案:实现路径、ROI分析、节奏等,目标是:拉齐你和其他人的认知、方案和节奏

简单的对比如下图:

当建立出右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链路,我们看待问题、沉淀认知框架等等,会有几个好处:

  • 更加客观和全面:这一点很重要。一个组织越大,越难拿到真实的反馈。要么,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,要么,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想看到的
  • 更加及时:其实,很多的自我认知,经过一段时间,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平气和,可能都会认识到,但最大的问题是:时间窗口没了,你的老板,你的组织,不会等你反省过来才给你时间;所以需要建立及时的反馈框架,及时的纠正你的组织。

记着在上一篇里面,写到跟老板建立信任很重要,其实现在想想,不是建立信息很重要,是建立拉齐的认知框架,很重要。。但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:难的倒不是方法很难,难点是在于是否勇敢的直面自己。